庆祝建校28周年系列活动之“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教育家精神培育”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23日下午,由我校与广东教育督导学会高等教育专委会联合举办的“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教育家精神培育”学术论坛在星湖校区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分会场设在大旺校区初心堂会议室。校长和飞、党委书记丁勇等学校党政领导、各单位中层管理干部正副职、各二级党组织正副书记以及教师代表等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始前举行了客座教授聘任仪式,由科研处梁东慧副处长主持。深圳大学张祥云教授、兰州大学李雄鹰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张等菊教授、陈先哲教授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和飞校长为客座教授颁发聘书,并分别赠送了我校去年编写出版的《职业教育研究丛书》一套。
随后,几位客座教授围绕论坛主题作了学术报告,该环节由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徐晨阳老师主持。
张祥云教授作题为《教育家精神以师德为本》的报告,他以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作为出发点,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化对德性的侧重,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地位,以及大学具有的作为理性殿堂、社会良心的组织特性这三方面论述了师德作为根本的理由,并以其导师潘懋元先生的事迹作为例子,进一步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李雄鹰教授作题为《大学生群体心理画像与高校人才培养应对》的报告,他根据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报告和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评论,并结合自身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经历,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画像进行描摹和反思,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张等菊教授作题为《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导向的转型研究》的报告,她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进入“内涵提升和类型建构”的2.0时期,需要推动全社会和高职教育自身评价理念的转型,并从评价主体、内控、外督三方面提出了一些高职教育评价的实践策略。陈先哲教授作题为《新制度与小革命: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制度化及其高等教育体系转型》的报告,他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规制-规范-文化认知”三维分析框架,分析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制度化进程及其促进高等教育体系转型优化的制度变迁逻辑,并指出这种从单一性向双类型高等教育体系转型的变迁历程所带来的启示。
方泽强副校长为学术论坛作总结。他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学术报告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感谢。接着,他从大学的学术、大学的德性、大学的行动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应该坚持学术本位,大学教师尤其是民办大学的老师要有道德,大学要有务实的行动,等等。最后,他总结学校当前面临的外部四大挑战和内部三大挑战,勉励大家共同努力,推动学校稳步发展。(撰稿:卢兴钦;摄影:睿臻融媒)
图为客座教授聘任仪式
图为赠书仪式
图为张祥云教授作报告
图为李雄鹰教授作报告
图为张等菊教授作报告
图为陈先哲教授作报告
图为方泽强副校长作总结
图为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