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黎旋: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发展要把握“四性”

  • 2024.03.18
  • 本科职教

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发展要把握“四性”

黎  旋

探究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发展,首先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目标是什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设置标准》规定,职业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需达到50%以上,因此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双师型”教师,其基本特征是师范性、职业性、学术性、技术性。

一、师范性:体现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师范性”是教师职业的内在属性,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保障。“师范性”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即要求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并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这是对教师提出的从教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将其深刻理解,积极践行。作为教师的一种类型,“双师型”同样具有“师范性”。职业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师范性与职业专科及普通本科高校教师的师范性,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就前者而言,三者均要求教师既要掌握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大学教学论、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理论知识,也要具备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能力等实践教学能力。就后者而言,不但要求其在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方面比职业专科学校教师更突出,而且要求其在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方面比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专科学校教师更强。

二、职业性:体现为熟悉职业岗位与产业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基础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也意味着,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据此,职业性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最根本特征。职业本科高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将“职业性”作为其发展的基本取向。职业性并不排斥文化修养、人文道德,而是融人力、知识、技术、技艺、工作的任务与过程及行动、道德、价值、精神等于一体(俞启定、和震,2009)。从职业准入资格来看,既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也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师德师风来看,要求教师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规范,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派的生活作风等;从教学能力来看,体现为教师要熟悉所教的专业对应的职业群以及职业所对应的产业发展,对工作领域熟知、对工作岗位熟练。

三、学术性:体现为懂高级专门理论与理论探索与创新

学术包括“知识”“理论”和“行动”“实践”的范畴。(方泽强,2023)此处所指的学术更偏重于“知识”“理论”范畴。在职业本科高校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还要做好科学研究工作。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对“学术性”的追求,表现为教师对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视,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主要包括产、学、研、创、转、用等能力,具体体现在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参加学术会议、申报项目课题、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至于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应从事何种学术,1990年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 Boyer)在其报告《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中提出了多元学术观——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不同是,职业本科高校教师既要从事发现的学术,但更多侧重在教学的学术、应用的学术以及整合的学术。

四、技术性:体现为专业技术能力及创新

职业教育具有技术性,技术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俞启定,和震,2009)。与普通本科高校不同的是,职业本科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以技术为特征的人才,此类人才不仅要懂理论,还要懂技术。这是因为,职业本科培养的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此类人才在知识和技术方面要掌握中职和专科职教人才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除了还要体现出本身的特性——创造性,即掌握理论知识且能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的现场实际技术问题(方泽强,2019),要求学生力图掌握技能操作的规律,并达到“进乎技也”的“道”的境界(张健,2018)。据此,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应将提升“技术性”作为其发展的核心取向。需要指出的是,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发展所追求的“技术性”表现为教师在懂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教学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具体包括从理论推导出来的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发明创造的技术,即要求教师熟练运用技术理论知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技术从事应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解决一线复杂的中高端产品和中高端服务的技术实践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性”是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的,四者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甚至存在多重交叉关系。因此,“师范性—职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应该是“四性合一”的属性。就目前而言,职业本科高校教师发展实现“四性”目标并不容易。然而,正是因为难,所以才值得我们去追求。

 

Baidu
taptap体育官网app下载